江汉盆地钻井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分布

被引:32
作者
徐明 [1 ,2 ]
赵平 [1 ]
朱传庆 [1 ,2 ]
单竞男 [1 ,2 ]
胡圣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钻井地温测量;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江汉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地的稳态温度是分析地温场和大地热流的基础,是盆地构造热演化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9口钻井的稳态温度数据和124块岩石热导率,结合已有资料对江汉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江汉盆地热流41.9~60.9 mW/m2,平均52.3mW/m2,盆地总体表现为较低的大地热流,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逐渐减弱,盆地不断冷却的结果;从盆地内热流分布看,热流分布南高北低,反映了江汉盆地构造活动的不均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演化史附视频 [J].
袁玉松 ;
郑和荣 ;
张功成 ;
钟锴 ;
何丽娟 .
地质科学, 2009, (03) :911-921
[2]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 [J].
袁玉松 ;
马永生 ;
胡圣标 ;
郭彤楼 ;
付孝悦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118-1126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动态地温测量 [J].
何丽娟 ;
胡圣标 ;
杨文采 ;
汪集旸 ;
杨树春 ;
袁玉松 ;
程振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745-752
[4]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一个新领域——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J].
刘光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3) :4-5
[5]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J].
胡圣标 ;
何丽娟 ;
汪集旸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11-626
[6]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J].
刘光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2) :1-7
[7]   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圈地热特征 [J].
汪洋 ;
汪集 ;
熊亮萍 ;
邓晋福 .
地球学报, 2001, (01) :17-22
[8]   中国大陆含油气盆地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大地热流密度 [J].
杜建国 ;
徐永昌 ;
孙明良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4) :494-501
[9]   江汉盆地印支期以来区域构造特征探讨 [J].
戴少武 .
地质力学学报, 1996, (04) :82-86
[10]   江汉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 [J].
周雁 ;
戴少武 .
地质力学学报, 1996, (03)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