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164
作者:

袁玉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付孝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构造热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数据各418个,编制了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图和中国南方大地热流图,研究了中国南方现今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地温梯度介于7.82~162.5℃/km,平均24.1℃/km;大地热流变化于22~220 mW/m2之间,平均值为64.2 mW/m2.东南沿海和滇西南地区为高地温梯度分布区,扬子地块为中-低温地温梯度区.地温梯度不仅与区域热构造背景有关,还显著地受地下水热活动、断裂以及地层热导率影响.中国南方大地热流东部、西南部高,中部低,且异常高值点主要沿板块边界缝合带、深大断裂活动带分布.大地热流与区域构造运动、最后一次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岩石圈拉张程度、地壳厚度、壳内高导层埋深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18 / 11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 1110 - 111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彤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忠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2] 下扬子苏南地区构造-热演化及烃源岩成烃史研究——以圣科1井为例[J].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6) : 753 - 758袁玉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昆明,北京,扬州,扬州郭彤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昆明,北京,扬州,扬州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曾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昆明,北京,扬州,扬州陈安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昆明,北京,扬州,扬州
- [3]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 602 - 61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地下热水开采对水氡的影响与对策[J]. 华南地震, 2004, (02) : 89 - 93张远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台张翊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台
- [5] 东南沿海地区古近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特征及成因[J]. 地学前缘, 2003, (03) : 77 - 85赵海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Fred A.FREY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HANG Shichu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于俊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邓晋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刘振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李凯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狄永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赵国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刘清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M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 [7] 中国西部地区沉积盆地热演化和成烃史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 6 - 8+23邱楠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 [8]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J].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 611 - 62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汪集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 [9] 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J]. 地质科学, 2001, (03) : 350 - 358邱楠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王绪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杨海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向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 [10] 中国大陆热流分布特征及热-构造分区[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 (01) : 51 - 58汪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邓晋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汪集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熊亮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