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释义学的旨趣与构建

被引:18
作者
刘风景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
关键词
法释义学; 立法释义学; 良法; 立法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长期以来,法释义学刻意构建、维持着一种只有审判方法的理论体系,无视或轻视立法问题。立法释义学的特征是以维护法律稳定性为基调,以法律实现为目标,以立法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我国,构建立法释义学的主要理由是立法的先导地位,法治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法律创制内在地需要法释义学。开设立法释义学课程,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立法释义学的构建也需要居于基础地位的法释义学放下身段,主动地向立法学靠近,从价值取向、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J].
习近平 .
求是, 2015, (01) :3-8
[2]   宪法教义学初阶 [J].
张翔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16-936
[3]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政策反思——以立法修改背景下的司法解释为例的分析 [J].
苗炎 ;
叶立周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6) :76-84
[4]   法律方法的法本体意义 [J].
周永坤 .
甘肃社会科学, 2010, (04) :39-43
[5]   论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1966年4月20日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 [J].
卡尔·拉伦茨 ;
赵阳 .
比较法研究, 2005, (03) :144-155
[6]   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兼论法学家在推动宪政中的困境 [J].
强世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2) :18-28+204
[7]   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 [J].
朱景文 .
浙江社会科学, 2000, (01) :73-75
[8]   论法的理解与法制 [J].
于洪君 .
外国法译评, 1994, (03) :26-29+25
[9]  
经济、法律与公共政策的规则.[M].毛寿龙; 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10]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M].乔石; 著.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