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吕冰 [1 ,2 ]
范仲卿 [3 ]
常旭虹 [2 ]
王德梅 [2 ]
陶志强 [2 ]
杨玉双 [2 ]
张保军 [1 ]
赵广才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施氮量; 小麦; 粒色; 产量; 加工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10.4 [粮食加工工艺];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0901 ;
摘要
为探究施氮量对2个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白粒小麦中麦8号和黑粒小麦漯珍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2个品种的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旗叶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花后20 d和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57.52和63.5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缓解小麦旗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旗叶功能期。在12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除中麦8号的穗粒数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外,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容重、硬度、出粉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评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施氮量240 kg·hm-2的处理;漯珍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高于中麦8号,而容重、硬度、出粉率和稳定时间反之。2个品种在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下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部分加工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粒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92 / 11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环境效应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D].常旭虹.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0
[2]   黑小麦营养功效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J].
高韵哲 ;
杨久臣 ;
李克民 ;
马少康 ;
石磊 ;
杜荣才 .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8) :28-29
[3]   黑小麦加工优势及开发利用 [J].
于章龙 ;
宋昱 ;
谢三刚 ;
谢飒英 ;
任文斌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37 (04) :209-211
[4]   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氮素分配和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J].
王美 ;
赵广才 ;
石书兵 ;
常旭虹 ;
王德梅 ;
杨玉双 ;
范仲卿 ;
郭明明 ;
亓振 ;
王雨 ;
孙通 ;
刘孝成 .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06) :829-835
[5]   氮肥底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张晶 ;
王姣爱 ;
党建友 ;
裴雪霞 ;
王小泰 ;
张定一 .
农学学报, 2015, 5 (03) :15-19
[6]   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J].
倪艳云 ;
冯勤 ;
宋桂香 ;
胡顺详 ;
钱红霞 ;
胡阳春 .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01) :19-20+22
[7]   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优化与理化性质分析 [J].
孙元琳 ;
仪鑫 ;
王锋 ;
宋昱 ;
张陇清 .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 (02) :186-189+194
[8]   叶面喷施氮肥对小麦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 [J].
董瑞 ;
吕厚波 ;
张保军 ;
张正茂 ;
陈魏涛 ;
刘芳亮 .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 (01) :99-104
[9]   氮肥运筹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郭明明 ;
董召娣 ;
易媛 ;
张明伟 ;
李银银 ;
代丹丹 ;
刘立伟 ;
朱新开 ;
郭文善 ;
赵广才 ;
彭永欣 .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11) :1559-1565
[10]   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金艳 ;
朱统泉 ;
陈杰 .
作物杂志, 2014, (05)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