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地区马五4~1碳酸盐岩储集层溶蚀孔隙特征及演化

被引:8
作者
陈小炜 [1 ]
陈洪德 [1 ]
赵俊兴 [2 ]
侯明才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孔隙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靖边地区的马五41层岩样进行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以及压汞分析,对该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进行了分类与特征研究,认为次生孔隙中的溶蚀孔(缝)和晶间孔为该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平面变化规律和古岩溶发育特征表明,古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层起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地表淡水控制岩溶期与埋藏溶蚀期2个不同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分析 [J].
刘德良 ;
孙先如 ;
李振生 ;
唐南安 ;
谈迎 ;
刘波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2) :155-161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段白云岩成因机理研究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张锦泉 ;
刘小丽 ;
付锁堂 .
石油学报, 2005, (05) :42-45+51
[3]   沉积岩包裹体烃源条件时间温度指数判别法的探讨——以鄂尔多斯下古生界为例 [J].
谈迎 ;
刘德良 ;
杨晓勇 ;
张交东 ;
李振生 .
沉积学报, 2003, (02) :328-333
[4]   辽河盆地沙河街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机理研究 [J].
薛莲花,史基安,晋慧娟 .
沉积学报, 1996, (02) :104-111
[5]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深埋次生孔隙研究 [J].
覃建雄,徐国盛,吴勇,成都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9-14+4
[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成岩事件研究 [J].
覃建雄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 (01) :47-56
[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后生变化及孔隙演化 [J].
覃建雄 ;
曾允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3) :91-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