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分析

被引:94
作者
刘德良 [1 ]
孙先如 [2 ]
李振生 [1 ]
唐南安 [3 ]
谈迎 [1 ]
刘波 [1 ]
机构
[1]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
[2] 安徽地质实验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白云岩;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成因类型与碳氧同位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准同生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重,δ13C介于0.639‰-2.2‰之间,δ18O值介于-0.2‰-8.668‰,产生于咸化水体;成岩白云岩的δ13C介于0.9‰-3.2‰,δ18O介于-1.7‰-7.607‰,产生于高镁咸化水体;深埋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轻,δ13C介于0.580‰-3.7‰,δ18O介于-6.88‰-9.97‰,形成于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含镁亦较低的环境。白云岩中的碳酸盐脉δ13C集中在-1.00‰-5.66‰,而灰岩中碳酸盐脉δ13C集中在-1.30‰-8.65‰;碳酸盐脉氧同位素值较轻且变化较小,δ18O介于-10.66‰-18.91‰,Z峰值集中在100和110,表明碳酸盐脉形成受到淡水淋滤。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J].
刘德良 ;
谈迎 ;
孙先如 ;
李振生 ;
方国庆 ;
陶士振 .
沉积学报, 2002, (04) :695-704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 [J].
方国庆 ;
刘德良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2) :146-151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J].
赵林 ;
夏新宇 ;
戴金星 ;
洪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2) :136-139+166
[5]  
沉积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主编, 1980
[6]   多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 [J].
张福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2) :138-142+152
[7]  
碳同位素地质学概论[M]. 地质出版社 , 陈锦石, 1983
[8]   塔北东段下奥陶统白云石化作用 [J].
郭建华,沈昭国,李建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1) :51-59
[9]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李安仁 ;
张锦泉 ;
郑荣才 ;
帅世敏 ;
王少飞 .
矿物岩石, 1993, (04) :41-49
[10]   青藏高原中生界白云岩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 [J].
王兴涛 ;
张庆石 ;
张吉 ;
周书欣 ;
李景伟 .
沉积学报, 2000, (04) :55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