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边缘相分布及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25
作者
赵宗举 [1 ]
周新源 [2 ]
王招明 [2 ]
沈安江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分院
关键词
岩溶; 边缘相; 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碳酸盐岩储层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相分布及储层的主控因素。识别出分布位置不同的下奥陶统下部蓬莱坝组、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下部鹰山组、中奥陶统中上部一间房组及上奥陶统中部良里塔格组4期台地边缘高能相带。认为该边缘相带碳酸盐岩形成有效储层的主控因素为:高能滩相颗粒灰岩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障积礁与灰泥丘次之;高频与三级海平面下降造成的同生暴露所产生的淡水溶蚀作用、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及混合水溶蚀作用是有效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志留纪—泥盆纪期间奥陶系边缘相碳酸盐岩的古潜山岩溶作用进一步造就了次生溶孔洞;二叠纪期间的深部埋藏有机酸溶蚀作用和岩浆热液流体溶蚀作用以及与主压应力平行或低角度斜交的开启断裂-裂缝带对奥陶系边缘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建设性改造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38 / 7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牙形石带及沉积层序 [J].
赵宗举 ;
赵治信 ;
黄智斌 .
地层学杂志, 2006, (03) :193-203
[2]   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 [J].
吴欣松 ;
潘文庆 ;
顾乔元 ;
韩剑发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1-4+103
[3]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奥陶-志留系沉积成岩作用 [J].
郑冰 ;
承秋泉 ;
高仁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85-92
[4]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J].
周新源 ;
王招明 ;
杨海军 ;
王清华 ;
邬光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1) :45-51
[5]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 [J].
于炳松 ;
陈建强 ;
林畅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05-309+316
[6]   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诸多证据 [J].
赵宗举 ;
周新源 ;
郑兴平 ;
范国章 ;
吴兴宁 .
石油学报, 2005, (03) :10-15
[7]   塔中与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形成条件的差异 [J].
闫相宾 ;
李铁军 ;
张涛 ;
李国蓉 ;
金晓辉 ;
马晓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02-207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J].
赵宗举 ;
李宇平 ;
吴兴宁 ;
陈学时 ;
俞广 ;
贺训云 ;
王双才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5) :12-20+1
[9]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碳酸盐陆棚边缘大气成岩透镜体的发育特征 [J].
王振宇 ;
李宇平 ;
陈景山 ;
刘胜 ;
曾伟 ;
杨海军 ;
谭秀成 .
地质科学, 2002, (S1) :152-160
[10]   塔河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微裂隙颗粒灰岩储集体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J].
翟晓先 ;
俞仁连 ;
何发岐 ;
周家驹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5) :38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