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侵问题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26
作者
袁文芳 [1 ]
陈世悦 [1 ]
曾昌民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古近纪; 海侵; 分子化石; 同位素;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4.007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有关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是否发生过海侵的问题争论了二十多年,至今尚无定论。尽管“海侵”论者提供了矿物学、岩石学、古生态学以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标志,但是因为这些标志与标准海相标志比较,都有一定差别,而且至今没有发现确实可靠的海侵通道和明显的海相性递增现象,所以又出现了“海泛”论、“海啸”论和“陆相”论。几种观点长期并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深入研究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背景,推断海侵通道存在的可能性;②进一步厘定已有的海相标志的准确性;③寻求新的、唯一的能区分海陆相成因的证据;④搜集国外在相关层位有类似沉积的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并探索其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04 / 6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济阳坳陷新生界海绿石的存在及其地质意义 [J].
葛瑞全 .
沉积学报, 2004, (02) :276-280
[2]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水通道与储层探新 [J].
吴贤涛 ;
任来义 .
古生物学报, 2004, (01) :147-154
[3]   济阳坳陷郭7井沙河街组三段泥岩生、储油特性及其意义 [J].
何伟钢 ;
金奎励 ;
郝多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75-379
[4]   济阳沾-车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的再认识 [J].
葛瑞全 ;
宋传春 ;
淳萍 ;
王如良 ;
张多文 ;
徐洪泽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450-457
[5]   从化石群及壳体同位素看古近纪东营湖湖水化学 [J].
刘传联 ;
赵泉鸿 ;
汪品先 .
地球学报, 2002, (03) :237-242
[6]   我国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孙镇城 ;
杨革联 ;
乔子真 ;
杨藩 ;
李东明 ;
景民昌 .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56-63
[7]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的海侵(泛)事件 [J].
任来义 ;
林桂芳 ;
赵志清 ;
王兴武 .
古生物学报, 2000, (04) :553-557
[8]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痕迹相及其对应的测井图型 [J].
吴贤涛 ;
林又玲 ;
潘结南 .
古地理学报, 1999, (03) :50-64
[9]   松辽盆地海侵地层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J].
侯读杰 ;
黄清华 ;
黄福堂 ;
孔庆云 .
石油学报, 1999, (02) :38-42+4-5
[10]   事件性海侵与烃源岩的形成 [J].
张玉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6)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