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被引:7
作者
陈武珍 [1 ]
陈红汉 [1 ,2 ]
李文涛 [3 ]
丰勇 [2 ]
宫雪 [1 ]
熊万林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系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二次生烃; 多旋回叠合盆地; 临清坳陷东部;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2.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区生烃中止,中新生代烃源岩再次深埋,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不同井区二次生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洼陷带发育三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凸起带发育两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中生代,隆起区尚未发生二次生烃。二次生烃早期生成的烃类基本遭受破坏,晚期生成的烃类具备成藏条件,是勘探的主要目标。现今洼陷带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成为晚期煤成气藏的气灶。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济阳—临清东部C-P煤系源岩二次生烃机制及潜力分析.[D].缪九军.成都理工大学.2008, 02
[2]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中—新生代盆地叠合特征及上古生界生烃规律 [J].
胡宗全 ;
朱建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5) :439-444
[3]   济阳坳陷孤北潜山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J].
林武 ;
李政 ;
李钜源 ;
徐兴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3) :419-426
[4]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生烃潜力分析 [J].
胡宗全 ;
周新科 ;
朱建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697-701
[5]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热演化历史和成烃史 [J].
吕希学 .
地质科学, 2006, (04) :676-687
[6]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前景 [J].
胡宗全 ;
周新科 ;
张玉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55-660
[7]   华北早中三叠世盆地恢复与古生界生烃 [J].
许化政 ;
周新科 ;
高金慧 ;
王兴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29-336
[8]   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 [J].
付明希 ;
胡圣标 ;
汪集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14-520
[9]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龚育龄 ;
王良书 ;
刘绍文 ;
李成 ;
韩用兵 ;
李华 ;
刘波 ;
蔡进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84-391
[10]   临清坳陷东部晚古生代煤成气成藏条件 [J].
徐春华 ;
宋国奇 ;
项希勇 .
海洋石油, 2002, (01)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