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

被引:14
作者
冯长春 [1 ]
张剑锋 [2 ]
杨子江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土地利用; 协调度模型; 皖江城市带; 滁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转移需要中部地区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资源,不同类型产业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寻求多类别、多层次的产业用地空间引导与配置方案,协调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政府和转移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紧密联系,基于动态系统协调理论,建立了包含动态修正的空间协调评估模型,从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与企业耦合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业转移的具体空间引导方案,并以皖江城市带及滁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模拟了承接企业转移的综合协调评估过程。结果表明: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在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承接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最适宜承接汽车制造企业x转移的地区为滁州市辖区郊区,第二、三位分别为全椒县与天长市,各地区承接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提供了综合协调的空间平台和政策平台。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毛广雄.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
[2]  
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方劲松.安徽大学.2010, 08
[3]  
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霈.南开大学.2009, 07
[4]   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 [J].
豆建民 ;
沈艳兵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96-102
[5]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适宜性研究 [J].
冯长春 ;
曹敏政 ;
甘霖 .
经济地理, 2014, 34 (10) :90-97
[6]   中国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 [J].
韩峰 ;
冯萍 ;
阳立高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72-79
[7]   我国产业转移的研究进展评述与展望——基于传统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比较 [J].
毛琦梁 ;
董锁成 ;
王菲 ;
李俊 .
区域经济评论, 2014, (02) :138-147
[8]   新型城镇化中的协调思想分析 [J].
李小建 ;
罗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2) :47-53
[9]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 [J].
刘红光 ;
王云平 ;
季璐 .
经济地理, 2014, 34 (01) :102-107
[10]   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J].
赵建吉 ;
茹乐峰 ;
段小微 ;
苗长虹 .
经济地理, 2014, 34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