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成油组合的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8
作者
朱家祥
李淑贞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3] 不详
[4]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5] 不详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 砂岩; 高邮凹陷; 次生孔隙; 有机质; 碎屑岩; 碎屑沉积岩; 压实作用; 溶蚀作用; 剥蚀作用; 孔隙度; 孔隙率; 粘土矿物; 粘粒矿物; 硅酸盐矿物; 苏北盆地; 江苏; 古地温; 成熟; 白云石; 镁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北高邮凹陷下第三系戴一段岩系可以划分出低、中、高三个演化带。其中,中演化带位于2800—3300m,有机质可进入成熟早期和中期,砂岩则处于成熟Ⅰ阶段。这样,大量低成熟石油能够生成,并随着粘土释放出的层间水运移到砂岩的第一次生孔隙密集在中。高演化带位于3300—4000m左右,在该深度上,由于高成熟石油和凝析气在成熟晚期生成,并沿着泥岩的微裂隙运移到深部储集层的第二次生孔隙密集带中,这是一个油气开采的潜在层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4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成岩作用与砂层(岩)孔隙的演化 [J].
朱国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82, (03) :195-203+291
[2]  
中国陆相油气生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主编, 1982
[3]   苏北下第三系原油的演化和深源甲烷气的踪迹 [J].
陆曦初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2, (04) :243-253
[4]   苏北东台坳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时—温指数的探讨 [J].
费富安 .
石油实验地质, 1982, (04) :2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