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团结”与村庄生活共同体再造——基于一起乡村事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41
作者
田雄 [1 ,2 ]
曹锦清 [1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2]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村庄精英; 行动干预; 新媒介; 事件团结; 村庄生活共同体;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6.06.005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村庄共同体在承载生态多样性,维系乡村社会秩序,弥补国家基层治理不足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乡村人口分化和流动的背景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庄既不是滕尼斯式的村庄共同体,也不是原子化状态,而是呈现出介于二者之间,但趋向原子化的一种状态。文章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村庄精英借助村庄差序格局关系的内部社会资源和自身具备的外部资源,以行动干预方式,塑造并发起具有共同情感的符号和集体认同的村庄事件,发挥新媒介对村庄资源的整合功能,弥补国家基层组织应有的利益分配和社会治理功能,使"事件团结"再造村庄生活共同体和推进乡村建设具有可行性。但也应看到,村庄生活共同体再造还需国家有条件的制度干预,最终实现村庄集体利益的公正分配,这是推进乡村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单边委托与模糊治理:基于乡村社会的混合关系研究 [J].
田雄 ;
王伯承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2) :64-73+154
[2]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 [J].
钱力成 ;
张翮翾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6) :215-237+246
[3]   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 [J].
周海燕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09) :39-50+126
[4]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事归因分析——基于集群行为的理论视角 [J].
薛莉 .
贵州民族研究, 2014, (08) :202-205
[5]   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变革 [J].
张康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4) :52-58
[6]   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空心化、格式化与动力机制——来自27省(市、区)147个行政村的调查 [J].
陈波 ;
耿达 .
中国软科学, 2014, (07) :77-91
[7]   论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农村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对“癌症村”现象的反思 [J].
彭向刚 ;
向俊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7) :13-21
[8]   网络动员中的国家与社会——以“免费午餐”为例 [J].
刘秀秀 .
江海学刊, 2013, (02) :105-110
[9]   百年乡村建设的思想场域和制度选择 [J].
宣朝庆 .
天津社会科学, 2012, (03) :125-130
[10]   “现代梦”的别样回声:乡村建设的资源与矛盾 [J].
潘家恩 ;
杜洁 .
开放时代, 2011, (03) :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