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5
作者
刘远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定罪模式; 公正与效率; 证明与说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犯罪构成主要是司法刑法学的理论范畴,是定罪过程的理论架构,而定罪过程是控辩审互动的过程,因而犯罪构成应是控辩审互动的实体平台;应当从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过程两个方面理解犯罪构成的程序意义;重构犯罪构成模式应遵循三个原则:犯罪构成应被建构为控辩双方攻防互动与转换的实体平台,犯罪构成应尽量满足刑事诉讼的效率诉求,无法被证明而只能被说明的实质性因素不应纳入犯罪构成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刑事诉讼对犯罪构成的要求 [J].
夏勇 .
法学, 2005, (04) :8-12
[2]   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与犯罪构成关系的理性思考 [J].
田宏杰 .
政法论坛, 2003, (06) :55-65
[3]   定罪犯罪构成与设罪犯罪构成 [J].
夏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05) :22-33
[4]   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J].
刘远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 :80-91
[5]   从刑事诉讼法治透视反对自证有罪原则 [J].
卜思天·儒佩基奇 ;
王铮 ;
降华玮 .
比较法研究, 1999, (02) :261-272
[6]  
刑事法哲学初论.[M].刘远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7]  
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M].锁正杰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8]  
本体刑法学.[M].陈兴良著;.商务印书馆.2001,
[9]  
行刑法律机能研究.[M].王利荣著;.法律出版社.2001,
[10]  
刑法学.[M].高铭暄;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