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磷转化细菌与水体磷形态关系

被引:12
作者
冯胜 [1 ]
秦伯强 [2 ]
高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磷; 磷分解细菌;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太湖水体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与磷转化细菌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水体中总磷和活性磷的含量分别为0.113mg/L和0.011mg/L;无机磷和有机磷分解菌在底泥中达6.73×105cells/g,而在水体中仅为71cells/ml,且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离筛选了3株有代表性的无机磷转化菌和7株占优势的有机磷分解菌.3株无机磷转化菌经鉴定分别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sp.)比较接近.而7株有机磷分解菌则分别与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giens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芽孢杆菌(Bacillussp.)、无芽孢杆菌(Bacteriumsp.)、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s)接近;太湖水体中磷分解细菌主要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对细菌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无机磷分解细菌对太湖水体活性磷的贡献显著大于有机磷分解细菌的贡献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28 / 4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太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和磷化氢的时空分布及关系 [J].
王强 ;
耿金菊 ;
金红梅 ;
施华宏 ;
王晓蓉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6, (03) :350-354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赋存、循环及其交换特征[J]. 秦伯强,朱广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3]  
湖泊磷酸酶与微生物活性对内源磷负荷的贡献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 宋春雷,曹秀云,李建秋,李清曼,陈国元,周易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4]   太湖五里湖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J].
沈亦龙 ;
何品晶 ;
邵立明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6) :584-588
[5]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高光 ;
张路 ;
范成新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3) :381-388
[6]   游离附生假单胞菌对铜绿微囊蓝细菌中32P释放的影响 [J].
蒋丽娟 ;
史小丽 ;
杨柳燕 ;
肖琳 ;
王凤平 ;
高光 ;
秦伯强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521-524
[7]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钱存柔,黄仪秀主编, 1999
[8]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屠清瑛主编, 1990
[9]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rus-releasing bacteria in a small eutrophic shallow lake, Eastern China[J] . Wu Gen-Fu,Zhou Xue-Ping.Water Research . 2005 (19)
[10]  
Role of sediment and internal loading of phosphorus in shallow lakes[J] . Martin S?ndergaard,Jens Peder Jensen,Erik Jeppesen.Hydrobiologia . 200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