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固碳增汇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6
作者
罗龙皂 [1 ,2 ,3 ]
李渝 [1 ,2 ,3 ]
蒋太明 [1 ,2 ,3 ]
机构
[1] 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 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固碳潜力; 温室气体; 固碳增汇; 有机碳;
D O 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3.10.039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同时也是重要的固碳措施。从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秸秆还田净减排能力等方面阐述了秸秆还田的固碳增汇效果,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目前对于秸秆还田的固碳增汇效果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今后的研究应以县域为单元,将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总排放的影响有机结合起来,计算净减排能力。同时开展秸秆还田的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探讨如何减少秸秆还田的温室效应,从而提高秸秆还田的净减排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2238 / 22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南方双季稻田稻草还田的碳汇效应[J]. 吴家梅,纪雄辉,彭华,石丽红,刘昭兵,田发祥,霍连杰,朱坚.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2]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曾研华 ;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吴自明 ;
邓伟明 ;
杨小华 ;
吴玉成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30) :77-81
[3]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J].
李成芳 ;
寇志奎 ;
张枝盛 ;
曹凑贵 ;
吴海亚 ;
梅金安 ;
翟中兵 ;
张丛德 ;
魏坦雄 ;
刘诗晴 ;
夏起昕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11) :2362-2367
[4]   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子及减排增汇措施分析 [J].
谢立勇 ;
叶丹丹 ;
张贺 ;
郭李萍 .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4) :481-487
[5]   耕作措施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CO、CH、NO)通量的影响 [J].
汪婧 ;
蔡立群 ;
张仁陟 ;
王友玲 ;
董稳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06) :1295-1300
[6]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路文涛 ;
贾志宽 ;
张鹏 ;
王维 ;
侯贤清 ;
杨保平 ;
李永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522-528
[7]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J].
吴家梅 ;
彭华 ;
纪雄辉 ;
石丽红 ;
田发祥 ;
刘昭兵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0) :2360-2365
[8]   麦季稻秆还田方式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 [J].
马二登 ;
马静 ;
徐华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3) :729-732
[9]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10]   冬季秸秆还田和土地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排放的影响 [J].
张广斌 ;
马二登 ;
张晓艳 ;
马静 ;
徐华 ;
蔡祖聪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5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