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学生评教文化现象透视

被引:5
作者
赖勇强
吕伟
叶逢福
机构
[1]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大学文化; 学生评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发端于西方国家的高校学生评教作为舶来品,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高校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与质疑。学生评教结果被校管理部门的过度使用折射出教师学术权力式微,包括教学自由在内的学术自由无法保障,教授治校制度并未落地。教师威权观念影响了其对学生评教的态度,折射出大学民主文化建设的薄弱;学生在评教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消极现象提示地方高校亟待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大学的意蕴 [J].
张祥云 ;
蔡洁钒 .
现代教育论丛, 2014, (02) :2-5+12
[2]  
周易全译[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徐子宏译注, 1991
[3]  
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 2000
[4]  
大学的理想[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英)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著, 2001
[5]  
大学之理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 雅斯贝尔斯, 2006
[6]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洪捷著, 2006
[7]   高校教师面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及其原因 [J].
尤正梅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4) :51-54
[8]   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 [J].
潘懋元 ;
董立平 .
教育研究, 2009, 30 (02) :33-38
[9]   高校学生评教亟须催生学生的民主意识 [J].
赵春兰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 16 (02) :88-91
[10]   “施潘事件”与德国的学术自由 [J].
张斌贤 ;
王晨 ;
张乐 .
教育研究, 2012, 33 (02) :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