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例

被引:86
作者
刘金库 [1 ]
彭军 [2 ]
刘建军 [3 ]
汪彦 [1 ]
刘建锋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2] 西南石油大学科研处
[3] 不详
关键词
绿泥石环边胶结物; 致密砂岩; 孔隙保存机制; 须家河组; 包界地区;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川中-川南过渡带荷包场、界市场地区(简称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产状、形成条件及其对储层孔隙的保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以等厚环边方式垂直颗粒表面生长,此类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阶段,其形成过程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物源条件控制;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存在提高了岩石的抗压实能力,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促进了溶蚀作用,形成了有利的孔隙结构。因此,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该区致密砂岩储层残余原生孔隙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深埋侏罗系砂岩内绿泥石包膜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王芙蓉 ;
何生 ;
何治亮 ;
张福顺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 (02) :24-27+124
[2]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张莉 ;
柳广弟 ;
谢增业 ;
高嘉玉 ;
单秀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800-807
[3]   不同构造背景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点 [J].
刘成林 ;
朱筱敏 ;
朱玉新 ;
曾庆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46-753
[4]   塔中地区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J].
吕修祥 ;
杨宁 ;
解启来 ;
杨海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284-289+296
[5]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6]   新疆鄯善油田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 [J].
刘林玉 ;
曲志浩 ;
孙卫 ;
岳乐平 ;
朱玉双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5) :77-80
[7]   张强凹陷上侏罗统成岩作用及储层分布 [J].
曾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4) :11-16+122
[8]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J].
柳益群 ;
李文厚 .
沉积学报, 1996, (03) :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