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地块变形变质作用序列——松潘—甘孜造山带伸展垮塌事件的意义

被引:15
作者
刘鹤
颜丹平
魏国庆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碧口地块; 松潘—甘孜造山带; 构造地层系统; 中生代伸展垮塌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碧口地块位于秦岭—大别、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交汇部位。根据碧口地区各套地层构造变形样式的不同,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单元:①新元古界基底杂岩,主要由新元古界碧口群火山岩系和横丹群浊积岩系组成,杂岩体核部变形较弱,边部发育韧性剪切变形,并以一条由超糜棱岩带组成的基底拆离断层为顶界,与上覆地层分隔。基底杂岩经历了蓝片岩相到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的变质作用。②古生界中间韧性流变层,由志留系—泥盆系的糜棱岩或千糜岩组成,岩层中发育多期构造面理(S1、S2、S3)和典型的固态流变构造,变质程度普遍达中绿片岩相。③中生界沉积盖层,包括碧口地块以北的三叠系关家沟组和小面积出露的侏罗系—白垩系,以脆性破碎带和小型脆性断层构造为主。拆离断层与各套构造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和流变构造一同反映了区域性上盘向SSE剪切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证实了碧口地区中生代206~154Ma伸展垮塌事件的存在,从而建立了碧口地块的隆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在中生代造山作用后的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了拆离断层和中地壳韧性流变层,造成了地层缺失和地壳减薄,基底杂岩在造山带的腹陆隆升并露出地表。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74+578 +578-5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张国伟 ;
晏云翔 ;
王煜 .
岩石学报, 2005, (03) :711-720
[2]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区阳坝花岗闪长岩体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秦江锋 ;
赖绍聪 ;
李永飞 .
岩石学报, 2005, (03) :697-710
[3]   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J].
张国伟 ;
程顺有 ;
郭安林 ;
董云鹏 ;
赖绍聪 ;
姚安平 .
地质通报, 2004, (Z2) :846-853
[4]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J].
闫全人 ;
Andrew D.Hanson ;
王宗起 ;
闫臻 ;
Peter A.Druschke ;
王涛 ;
刘敦一 ;
宋彪 ;
姜春发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01) :1-11
[5]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缝合带 [J].
张国伟 ;
董云鹏 ;
赖绍聪 ;
郭安林 ;
孟庆任 ;
刘少峰 ;
程顺有 ;
姚安平 ;
张宗清 ;
裴先治 ;
李三忠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121-1135
[6]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 [J].
颜丹平 ;
周美夫 ;
宋鸿林 ;
John MALPAS .
地学前缘, 2002, (04) :249-256
[7]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J].
李三忠 ;
张国伟 ;
李亚林 ;
赖绍聪 ;
李宗会 .
地质学报, 2002, (04) :469-483
[8]   南秦岭横丹浊积岩系——晚古生代发育于扬子板块被动陆缘上的弧前盆地充填物 [J].
闫全人 ;
王宗起 ;
A.D.Hanson ;
P.A.Druschke ;
王涛 ;
闫臻 .
地质通报, 2002, (Z2) :495-500
[9]   西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J].
裴先治 ;
张国伟 ;
赖绍聪 ;
李勇 ;
陈亮 ;
高明 .
地质通报, 2002, (Z2) :486-494
[10]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J].
王二七 ;
孟庆任 ;
陈智樑 ;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2001, (02) :37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