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与奥运会遗产之比较

被引:8
作者
李佳宝
孙葆丽
机构
[1] 北京体育大学
关键词
青奥会; 奥运会; 奥运遗产; 体育参与; 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经济发展;
D O I
10.15877/j.cnki.nsic.2017.02.009
中图分类号
G811.2 [国际体育运动会、运动竞赛];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青奥会和奥运会的东道城市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奥运赛事的承办为其创造"遗产"。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分析,结合专家访谈,阐释"奥运遗产"概念的内涵,并从体育参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青奥会和奥运会遗产的异同并讨论其原因。虽然青奥会与奥运会同属奥林匹克运动体系并一脉相承致使二者在奥运遗产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办赛理念和影响范围的迥异仍然可以体现在奥运遗产中。2007年后,青奥会和奥运会能够实现并存的原因在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重心。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考验是青奥会和奥运会的共同议题,如果奥运会要以世界性大型赛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来度量"奥运遗产",青奥会就有必要从全球青少年通过体育所搭建的平台实现沟通与理解的角度来框架"奥运遗产"的范畴。区分与辨别所促进对于"奥运遗产"的理解并不是主要目的,面对2022年冬奥会的挑战,通过前期计划和组织影响"奥运遗产"的产生和作用才是当务之急。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文奥运”的无形遗产 [J].
孙葆丽 .
领导文萃, 2008, (06) :20-24
[2]   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J].
丁兆熊 ;
陶小娟 ;
潘绍伟 ;
张文静 ;
章讯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4 (06) :27-32
[3]   共生共赢: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 [J].
高力翔 ;
王凯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 (02) :21-25
[4]   青奥文化梳理与解读 [J].
张兆斌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 (03) :17-20
[5]  
OLYMPIC CHARTER. IOC. . 2016
[6]  
OLYMPIC LEGACY. IOC. . 2013
[7]  
FACTSHEET LEGACIES OF THE GAMES. IOC. . 2016
[8]  
FACTSHEET YOUYH OLYMPIC GAMES. IOC. . 2011
[9]  
The ‘East Asian’ Olympic Games: what of sustainable legacies?[J] . Peter Horton,John Saunders. &nbsp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 20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