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精准救助

被引:19
作者
胡思洋 [1 ,2 ]
赵曼 [3 ]
机构
[1]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精准救助;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信号甄别;
D O I
10.14063/j.cnki.1008-9314.2017.01.019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适度水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精准救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1.对于低保救助的适度水平及路径选择,学界尚有争议。2.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我国的低保制度尚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3.国内忽视了对低保供方道德风险的研究,可能会影响精准救助的效果及政策实施偏差。建议如下:低保制度应当"精准定位",回归救助制度的功能本位;用市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精准扶贫以及民间慈善救助进行"精准对接",形成合理的政策网络;通过舆论引导,使社会预期回归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8+128 +1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新常态下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 [J].
胡思洋 .
人口与发展, 2015, 21 (06) :95-102
[2]   社会救助制度的功能定位与改革逻辑 [J].
赵曼 ;
胡思洋 .
财政研究, 2015, (02) :23-27
[3]   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 [J].
胡思洋 .
南都学坛, 2015, 35 (01) :92-97
[4]   朝向更加积极的社会救助制度——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 [J].
关信平 .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7) :16-20
[5]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J].
韩克庆 ;
郭瑜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149-167+244
[6]   “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拉美的教训 [J].
樊纲 ;
张晓晶 .
管理世界, 2008, (09) :12-24+187
[7]   试论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的延伸效果及其演进方向 [J].
洪大用 .
社会, 2005, (03) :50-69
[8]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J].
穆怀中 .
中国人口科学, 2001, (03) :48-53
[9]  
社会保障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曼, 2014
[10]  
福利国家经济学[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英]尼古拉斯·巴尔(NicholasBarr)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