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被引:12
作者
陈浒 [1 ]
林陶 [2 ]
秦樊鑫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2]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评价; 乌江流域;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10.06.002
中图分类号
Q958.2 [动物地理学、动物分布(动物志)];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乌江流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2006年7~8月对贵州境内乌江流域干流和16条主要支流共34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GI)和Shan-non-Wiener指数(H')对流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共获底栖动物132种,隶属4门、7纲、54科;其中,线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21种,软体动物37种,节肢动物73种;在种类数上以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占优势,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8.03%和53.78%。流域底栖动物密度为22~21712个/m2,其中,霍甫水丝蚓、凸旋螺相对密度较高,在流域分布较为广泛,是流域的优势种;乌江大桥、沙沱电站、沿河二桥、思渠等断面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H'=2.97~3.56)。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或以软体动物为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或以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主、环节动物为主、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以节肢动物为主等组合类型,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水质生物评价显示,基于BPI,有21个断面受到轻度到中度污染;基于H',有31个断面受到中度-严重污染;基于GI,则34个断面分别受到轻度-严重污染。为使流域水质得到改善,必须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营养类型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评价 [J].
吕光俊 ;
熊邦喜 ;
刘敏 ;
杨学芬 ;
覃亮 ;
陈朋 ;
徐微 ;
刘俊利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339-5349
[2]   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洪水期水质状况评价 [J].
丁淑萍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67+269-267
[3]   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进行评价 [J].
段学花 ;
王兆印 ;
余国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3) :241-247
[4]   香格里拉岗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质的快速生物评价 [J].
朱迪 ;
郑海涛 ;
常剑波 .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30 (02) :56-66
[5]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水质底栖动物多样性及BPI评价 [J].
刘缠民 ;
冯照军 .
河南科学, 2008, (09) :1062-1065
[6]   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J].
刘录三 ;
李中宇 ;
孟伟 ;
郑丙辉 ;
胡显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81-86
[7]   来自两院院士的乌江水能开发考察报告 [J].
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水能组乌江考察团 ;
邴凤山 ;
杨伟国 ;
程回洲 .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07, (05) :2-8
[8]   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 [J].
段学花 ;
王兆印 ;
程东升 .
生态学报, 2007, (04) :1664-1672
[9]   长江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水质的初步评价 [J].
夏爱军 ;
陈校辉 ;
蔡永祥 ;
彭刚 ;
王明华 .
海洋渔业, 2006, (04) :272-277
[10]   长江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J].
毕春娟 ;
陈振楼 ;
许世远 ;
李丽娜 ;
陈晓枫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2) :30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