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方式对川中丘陵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吴永成 [1 ,2 ]
尹传春 [1 ]
董云章 [3 ]
陈明祥 [3 ]
袁继超 [1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3] 四川省射洪县农业局
关键词
玉米; 施氮方式; 籽粒产量; 植株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探讨适合川中丘陵区地膜移栽玉米的高产高效施肥方式,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在当地习惯施氮量(300kg N/hm2)的条件下,设置了4种不同施氮方式(S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一次性底施;D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分底追肥两次施用;BN: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一次性底施;PN: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一次性底施)。结果显示增施氮肥相比不施氮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4.57%),平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5.35%、2.75kg/kg N和21.65kg/kg N。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的处理(PN、BN、SF)。而在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中,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N处理>BN处理>SF处理。DF处理的植株干重和氮素积累量(TNAA)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SF、BN、PN),但在干物质与氮素转移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方式可获得高产;从节约劳动力和简化施肥角度看,则宜采用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PN)的氮肥一次性底施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吕鹏 ;
张吉旺 ;
刘伟 ;
杨今胜 ;
苏凯 ;
刘鹏 ;
董树亭 ;
李登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4) :852-860
[2]   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J].
战秀梅 ;
李亭亭 ;
韩晓日 ;
邹殿博 ;
左仁辉 ;
叶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4) :861-868
[3]   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J].
郑伟 ;
何萍 ;
高强 ;
沙之敏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2) :301-309
[4]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半旱地冬小麦/夏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宏 ;
周建斌 ;
刘瑞 ;
张鹏 ;
郑险峰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1) :1-8
[5]   氮素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效果的影响 [J].
丁民伟 ;
杜雄 ;
刘梦星 ;
张建恒 ;
崔彦宏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5) :1100-1107
[6]   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J].
杨俊刚 ;
倪小会 ;
徐凯 ;
许俊香 ;
曹兵 ;
刘宝存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4) :924-930
[7]   包膜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J].
张鑫 ;
张海楼 ;
娄春荣 .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 (04) :19-21
[8]   氮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水氮动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杜红霞 ;
吴普特 ;
冯浩 ;
王百群 ;
马军勇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4) :82-87
[9]   控释尿素用量与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苏琳 ;
邵国庆 ;
史莲萍 ;
李增嘉 ;
宁堂原 .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07) :63-65
[10]   金正大控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 [J].
张海楼 ;
娄春荣 ;
刘慧颖 ;
王秀娟 ;
董环 ;
张鑫 .
杂粮作物, 2008, 28 (06) :38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