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作用

被引:37
作者
冯佐海 [1 ]
王春增 [2 ]
王葆华 [3 ]
机构
[1] 桂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 University of Maine at Presque Isle
[3] 桂林理工大学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花岗岩; 侵位机制; 杂岩体; 增量生长; 花岗岩构造; 成矿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地壳不同层次侵位的花岗岩浆具有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之间存在不同的密度差和粘度差,加之不同地壳层次存在着不同的岩石流变学特征,导致花岗岩浆在地壳不同层次具有相异的侵位机制和侵位构造特征。一般来说,在下地壳层次侵位的岩体形成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不利于岩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矿床的形成;在中上地壳层次侵位的岩体因处于相对开放环境,且又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因而有利于形成诸如接触交代或其他岩浆热液矿床。由于不同侵位机制的岩浆体系具有不同的机械力和化学活动性,从而产生不同特征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营造出不同的侵入接触成矿环境。在中上地壳层次侵位的杂岩体以多次脉动、增量式生长为特征,其增量生长方式可表现为反环带-外侵式、正环带-内侵式和不规则-离散式,其中有利于成矿的杂岩体往往表现为反环带-外侵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以邯邢地区矽卡岩铁矿为例 [J].
郑建民 ;
谢桂青 ;
陈懋弘 ;
王三民 ;
班长勇 ;
杜金利 .
矿床地质, 2007, (04) :481-486
[2]   赣东北灵山复式岩体成矿作用初探 [J].
章平 ;
田邦生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 (S1) :104-110
[3]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同变形花岗岩的构造特征及其独居石定年 [J].
赵兰 ;
张进江 ;
刘树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6, (03) :210-218
[5]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J].
朱金初 ;
黄革非 ;
张佩华 ;
李福春 ;
饶冰 .
地质论评, 2003, (03) :245-252
[6]   山东七宝山角砾岩筒流体双重致裂机制与金铜成矿 [J].
徐兴旺 ;
蔡新平 ;
秦大军 ;
王杰 ;
梁光河 ;
张宝林 ;
高浩中 ;
张小允 ;
刘立金 ;
薛世强 ;
刘成深 ;
周林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47-52
[7]   花岗岩体生长方式及构造运动学、动力学意义——以东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体为例附视频 [J].
王涛 ;
张国伟 ;
王晓霞 ;
李伍平 .
地质科学, 1999, (03) :326-335
[8]   试论花岗质深成岩体的复合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问题 [J].
王涛 ;
王晓霞 ;
李伍平 .
地质论评, 1999, (02) :142-150
[9]   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 [J].
许顺山 ;
吴淦国 ;
邓军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04) :9-15
[10]   江西九瑞地区两种岩浆侵位类型及其成矿特征 [J].
吴良士 .
矿床地质, 1998, (01) :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