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17
作者
毛友纯
徐庆国
胡志明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处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长沙
[4] 湖南长沙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农艺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05.02.002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选育高产、优质且熟期适宜的杂交早稻组合,采用6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10个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组合12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最高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2)亲本一般配合力与表型值关系不密切,且与所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所配组合的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3)在组合选配时,要选择配合力好,且农艺性状优良或较多性状互补的亲本.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J].
毛友纯 ;
徐庆国 ;
白德朗 .
杂交水稻, 2002, (06) :3-7
[2]   高异交率优质米不育系T98A选育简介 [J].
邓小林 ;
袁定阳 ;
徐荣发 .
杂交水稻, 2001, (04) :17-17
[3]   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程式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38-42
[4]   杂交水稻选育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J].
袁隆平 ;
唐传道 .
中国稻米, 1999, (04) :3-6
[5]   籼型三系不育系丰源A的选育 [J].
邓应德 ;
唐传道 ;
黎家荣 ;
袁光杰 ;
谭志军 ;
黄水生 ;
刘建宾 ;
张琼芳 ;
叶志革 ;
张英魁 .
杂交水稻, 1999, (02) :8-9
[6]   高产优质杂交早稻育种的实践和思考 [J].
尹华奇 ;
袁隆平 .
湖南农业科学, 1998, (04) :9+22-9+22
[7]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 [J].
廖伏明,罗闰良 .
作物杂志, 1998, (02) :17-19
[8]   新香A的选育 [J].
周坤炉,阳和华 .
湖南农业科学, 1995, (02) :11-12
[9]   籼型优质米不育系金23A的选育 [J].
夏胜平 ;
李伊良 ;
贾先勇 ;
徐春芳 .
杂交水稻, 1992, (05) :29-31
[10]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六、配合力:不完全双列杂交 [J].
黄远樟 ;
刘来福 .
遗传, 1980, (02)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