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

被引:32
作者
席胜利
刘新社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二次运移; 不整合面; 断裂; 运移通道;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5.05.03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通道,总结油气富集规律。方法利用渗透性砂体分布、原油结构变化、沥青元素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通道。结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以渗透性砂体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油藏主要分布在生烃中心及周边地区;三叠系顶部不整合面和侏罗系古河道砂体共同构成了侏罗系油藏的油气主要运移通道,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古河道内及其不整合面附近。结论运移通道控制了油气的成藏规模和富集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J].
邸领军 ;
张东阳 ;
王宏科 .
石油学报, 2003, (02) :34-37
[2]   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的获取及应用 [J].
刘文汇 ;
刘全有 ;
徐永昌 ;
张殿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1) :21-29
[3]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10+109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 [J].
方国庆 ;
刘德良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2) :146-151
[5]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J].
张照录 ;
王华 ;
杨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33-135
[6]   中国煤成气研究二十年的重大进展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3) :3-5
[7]   有效运聚通道的提出与确定初探 [J].
王震亮 ;
陈荷立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1) :73-77
[8]   油气活动的烟囱作用 [J].
王金琪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7, (03) :193-200
[9]   陕甘宁盆地上三叠统有机-生物成因次生淡水方解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张文正 ;
黄月明 ;
宋国初 ;
昝川莉 .
科学通报, 1996, (18) :1689-1691
[10]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徐永昌等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