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淮地幔亚热柱的演化及其对华北地区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17
作者
牛树银,孙爱群,李红阳,张建珍,罗殿文,叶东虎,王金锁
机构
[1] 河北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勘查局
关键词
地幔热柱,幔枝构造,成矿控矿,华北地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依据华北地台东部的地球物理测深资料、火山-岩浆活动、沉积建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历史,提出河滩地区是中生代以来强烈隆升的地幔亚热柱。亚热柱的强烈上升使岩石圈下部发生热减薄,上地壳发生裂陷,新生界堆积厚达5-9km。岩石圈热减薄仅至60-80km。金、银等成矿元素除部分来自赋矿围岩之外,其主要部分来自地核,并以气态随地幔热柱向上运移,当其进入亚热柱阶段时,部分转变为液态.呈气-液混合相随亚热柱运移,当伞状外展亚热柱被造山带陡倾韧性剪切带切割时,气-液相全、银随深熔岩浆或沿韧性剪切带向上迁移,并在幔枝(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有利扩容带富集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2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以冀北地区为例 [J].
牛树银 ;
李红阳 ;
孙爱群 ;
罗殿文 ;
叶东虎 ;
王金锁 .
矿床地质, 1996, (04) :11-20
[2]   太行山以东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规律 [J].
王同和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5, (03) :399-414
[3]   全球构造研究的简要回顾 [J].
王鸿祯 .
地学前缘, 1995, (01) :37-42+66
[4]   造山带与相邻盆地间物质的横向迁移 [J].
牛树银,孙爱群,白文吉 .
地学前缘, 1995, (01) :85-92
[5]   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与大陆“活化”──东亚型大陆动力学模式研究计划 [J].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杜杨松 .
现代地质, 1994, (03) :349-356
[6]   中国北方大陆下的地幔热柱与岩石圈运动 [J].
邓晋福 ;
赵海玲 ;
赖绍聪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吴宗絮 .
现代地质, 1992, (03) :267-274
[7]   华北地区板内构造及深部过程初探 [J].
孙继源 ;
邢集善 ;
叶志光 ;
陈昌武 .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1) :4-13
[8]   地震层析地质解释原理及其在滇西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J].
赵永贵 ;
钟大赍 ;
刘建华 ;
吴华 ;
刘福田 .
地质科学, 1992, (02) :105-113
[9]   华北断块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J].
张文佑 ;
张抗 ;
赵永贵 ;
蔡新平 ;
王信和 ;
徐贵忠 ;
吴海威 ;
韩贝传 ;
曾湘山 .
地质学报, 1983, (01) :33-42
[10]  
河北金矿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宋瑞先等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