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洞次生碳酸盐沉积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13
作者
叶明阳 [1 ]
李廷勇 [1 ]
王建力 [1 ,2 ]
刘仙 [1 ]
王勇 [1 ]
李俊云 [1 ]
王建明 [1 ]
庞巧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芙蓉洞; 次生碳酸盐沉积; 方解石饱和指数; pH; CO2分压; 降水;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4.008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重庆市芙蓉洞内两处滴水和两处池水长期定点观测,现场测试pH、温度和HCO3-浓度等指标,并采集适量水样带回实验室利用ICP—OES和离子色谱仪测试主要离子的浓度,计算CO2分压(PCO2)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探讨了芙蓉洞内次生碳酸盐的沉积情况及与当地降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个观测点洞穴水在大部分时间相对于方解石为过饱和水,且正在沉积碳酸盐,可见芙蓉洞地区大部分时间具有洞穴碳酸盐沉积的温度和降水条件;不饱和出现在较大降水量之后的1~2个月内,是降水对岩溶水的稀释作用导致的。因此,降水量的变化是洞穴水呈现过饱和与不饱和交替的出现主要原因,最终导致碳酸盐沉积的季节变化,降水量过大时不利于碳酸盐的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684 / 6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重庆芙蓉洞洞穴沉积物δ13C、δ18O特征及意义 [J].
李廷勇 ;
李红春 ;
李俊云 ;
袁道先 ;
唐亮亮 ;
沈川洲 ;
叶成礼 .
地质论评, 2008, (05) :712-720
[2]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cave drip water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 changes: Four cave systems as an example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J]. XIE XingNeng1,2, WANG ShiJie1, ZHOU YunChao3 & LUO WeiJun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 550002,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Forestry College
[3]   洞穴滴(流)水的沉积及溶—侵蚀作用——以桂林盘龙洞为例 [J].
张美良 ;
朱晓燕 ;
林玉石 ;
田明中 ;
王华 .
中国岩溶, 2007, (04) :326-333
[4]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意义 [J].
刘子琦 ;
李红春 ;
徐晓梅 ;
袁道先 ;
李俊云 ;
万乃容 ;
何潇 .
地质论评, 2007, (02) :233-241
[5]   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例 [J].
吕保樱 ;
刘再华 ;
廖长君 ;
孙海龙 .
中国岩溶, 2006, (04) :335-340
[6]   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贵州犀牛洞的研究 [J].
周运超 ;
王世杰 .
地球与环境, 2005, (02) :23-30
[7]   贵州凉风洞洞穴滴水水文水化学过程分析 [J].
周运超 ;
王世杰 .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208-215
[8]   洞穴滴水地球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以北京石花洞为例 [J].
王新中 ;
班凤梅 ;
潘根兴 .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258-264
[9]   甘肃武都万象洞滴水与现代石笋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J].
张平中 ;
陈一萌 ;
K.P.Johnson ;
陈发虎 ;
L.Ingram ;
张欣利 ;
张成君 ;
王苏民 ;
庞福顺 ;
龙路德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5) :1529-1531
[10]   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CO2浓度对洞穴景观的影响 [J].
王静 ;
宋林华 ;
向昌国 ;
张平究 ;
梁福源 .
地理研究, 2004, (01)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