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

被引:34
作者
李国雷 [1 ]
刘勇 [1 ]
甘敬 [2 ]
郭蓓 [1 ]
徐扬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关键词
油松; 飞播林; 间伐强度; 土壤酶; 土壤养分;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8.02.023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之一,探讨林地质量和调控措施对飞播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于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 000株/hm2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共5个处理。5年后,通过比较不同季节0~20 cm土壤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作为筛选间伐强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峰值出现在10月份,转化酶出现在4月份;②5种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响应不同,弱度间伐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中度间伐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③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可能是限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④土壤酶较土壤理化性质对间伐响应敏感,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作为飞播油松林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9年生初植密度8 00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4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 [J].
李国雷 ;
刘勇 ;
郭蓓 ;
徐扬 ;
张可栋 ;
赵双荣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105-110
[2]   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 [J].
李国雷 ;
刘勇 ;
郭蓓 ;
徐扬 ;
张可栋 ;
赵双荣 .
世界林业研究, 2006, (06) :45-48
[3]   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J].
李国雷 ;
刘勇 ;
徐扬 ;
郭蓓 ;
张可栋 ;
赵双荣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369-372
[4]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酶活性 [J].
李传荣 ;
许景伟 ;
宋海燕 ;
李春艳 ;
郑莉 ;
王卫东 ;
王月海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5) :802-809
[5]   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酶活性研究 [J].
何跃军 ;
钟章成 ;
刘济明 ;
刘锦春 ;
金静 ;
李青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6) :1077-1081
[6]   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孙庆业 ;
任冠举 ;
杨林章 ;
安树青 .
土壤学报, 2005, (01) :37-43
[7]   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研究 [J].
李志辉 ;
漆良华 ;
柏方敏 ;
陈晓萍 ;
何友军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05) :32-35
[8]   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J].
熊浩仲 ;
王开运 ;
杨万勤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04) :416-420
[9]   飞播油松林抚育间伐技术的探讨 [J].
郭天亮 ;
李素林 ;
白静 ;
王旭亮 ;
张莉 .
防护林科技, 2004, (03) :63-64
[10]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J].
杨万勤 ;
王开运 .
林业科学, 2004, (02) :1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