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治理“河长制”模式的规范建构——基于法律和政治系统的双重视角

被引:71
作者
史玉成
机构
[1] 甘肃政法学院
关键词
河长制; 制度逻辑; 实践绩效; 法治困境; 规范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6 [水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河长制"是党政负责人主导下的流域协同治理制度,是基于科层制环境管理体制之不足而创设的水环境治理制度,具有明显的问题应对特征。"河长制"的规范建构应当从法律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双重视角加以考量。党政负责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层级管理、目标责任与相应的工作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制度的主要内容。"河长制"在当下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面临权责配置边界不清、权力依赖特征明显、共治精神不足、与相关配套制度衔接不足等制度困境。对于这样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水环境治理制度,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的辩证法观点,肯定其在当下中国水环境治理中的正向作用,同时通过相关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的衔接、多元共治精神的引入,实现"河长"职责的明晰化,建立党政主导与多元合作治理的协同、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协同,为这一制度注入更多的法治品质,消解其逻辑悖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J].
陈海嵩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3-20
[2]   河长制四题——以行政法教义学为视角 [J].
戚建刚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6) :67-81
[3]   环境法视角下河长制的法律机制建构思考 [J].
刘超 .
环境保护, 2017, (09) :24-29
[4]   从综合生态系统到综合调整机制——构建生态文明法治基础理论的一条路径 [J].
蔡守秋 .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2017, (01) :1-29
[5]   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概念辨析 [J].
史玉成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6, (04) :9-16
[6]   在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之间——反思中国环境保护的制度工具 [J].
郭武 ;
刘聪聪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02) :134-140
[7]   水环境治理“河长制”的悖论及其化解 [J].
王勇 .
西部法学评论, 2015, (03) :1-9
[9]   环境保护从监管到治理的转变 [J].
齐晔 .
环境保护, 2014, 42 (13) :15-17
[10]   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 [J].
何增科 .
行政科学论坛, 2014, (0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