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37
作者
程启贵 [1 ]
郭少斌 [2 ]
王海红 [1 ]
王成玉 [1 ]
梁晓伟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权系数; 长6油层组; 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Ⅲ类储层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裘亦楠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灰色理论与方法.[M].易德生;郭萍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  
灰色预测与决策.[M].邓聚龙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4]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J].
李海华 ;
张彦霞 ;
王保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6) :557-563
[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J].
赵虹 ;
党犇 ;
姚泾利 ;
蔺宏斌 ;
陈永胜 ;
郑小杰 ;
王晓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6) :588-592
[6]   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吕红华 ;
任明达 ;
柳金诚 ;
李有利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740-745
[7]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J].
宋子齐 ;
王静 ;
路向伟 ;
于小龙 ;
杨立雷 ;
赵宏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21-23+104
[8]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为例 [J].
刘吉余 ;
彭志春 ;
郭晓博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2) :13-15+82
[9]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J].
孙洪志 ;
刘吉余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6) :8-10+89
[10]   灰色聚类分析在孤东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谭河清 ;
彭存仓 ;
武国华 ;
雷利婧 ;
刘世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