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石炭纪生物礁造礁群落的基本特征

被引:17
作者
巩恩普
张永利
关长庆
孙宝亮
机构
[1] 东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石炭纪; 黔南; 生物礁; 造礁群落; 群落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黔南紫云猴场扁平村发育有石炭纪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典型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该礁体的主体部分由大型笙状群体四射珊瑚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下部发育点礁层,形成了罕见的、独特的石炭纪礁体类型。对该礁体的造礁群落详细研究,尤其是对Fomitchevella造礁群落的研究后发现,造礁群落内生物结构、物理结构决定了群落的整体面貌而造礁群落的营养结构是维持这种面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这3个方面共同作用来达到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在礁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的存在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维持了一个相对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发展。群落的整体面貌、生态体系都是由群落内的关键种所决定的,如果将群落内起到核心作用的物种从群落内移走,那么群落的性质,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都将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83 / 11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黔南晚石炭世造礁珊瑚Ivanovia cf.manchurica古生态特征及成礁机制探讨 [J].
关长庆 ;
巩恩普 ;
张永利 ;
孙宝亮 .
地质论评, 2006, (02) :178-183+293
[2]   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 [J].
范嘉松 ;
吴亚生 .
古地理学报, 2005, (03) :287-304
[3]   黔南扁平村晚石炭世生物礁生物群落分析 [J].
关长庆 ;
巩恩普 ;
姚玉增 ;
孙宝亮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39-346
[5]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J].
焦大庆 ;
马永生 ;
邓军 ;
孟庆芬 ;
李东海 .
现代地质, 2003, (03) :294-302
[6]   黔南独山石炭系层序地层及麦粒(竹蜓)带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 [J].
刘本培 ;
李儒峰 ;
尤德宏 .
地球科学, 1994, (05) :553-564+715
[7]  
海洋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沈国英, 2002
[8]   The Waulsortian-type mound in the Lower Namurian of the Lublin Basin (SE Poland) [J].
Zywiecki, M ;
Skompski, S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4, 21 (06) :709-722
[9]  
A close look at late carboniferous algal mounds: Schulterkofel, Carnic Alps, Austria[J] . Karl Krainer,Erik Flügel,Daniel Vachard,Michael M. Joachimski.Facies . 2003 (1)
[10]  
Construction versus accumulation in phylloid algal mounds: an example of a small constructed mound in the Pennsylvanian of Kansas, USA[J] . Elias Samankassou,Ronald R West.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