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与优化策略——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31
作者:
房艳刚
[1
,2
,3
]
刘本城
[1
]
刘建志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
地域类型;
优化策略;
聚类分析;
吉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中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全球化的挑战。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深入研究农业多种功能的空间格局、地域类型和优化策略。论文首先简要探讨了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过程和农业功能时空差异的理论基础,然后以吉林省为例,构建了农业多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农业多功能具有联合生产和外部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禀赋以及两者的组合作用,是导致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关键因素;②吉林省县域农业各功能的空间分异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高值县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松辽平原,经济发展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大农业发达的县域,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东部城镇化水平高且劳均农业产值高的县域,生态服务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占比高的东部和西部县域;③吉林省县域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可分为4类,即农产品供给优势区、多种功能并重区、非生态功能弱势区和生态服务优势区;④不同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组合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因素的结构性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349 / 1360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