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空间分布格局与联动机理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嬛 [1 ]
宁越敏 [2 ]
魏也华 [3 ]
陈斐然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3] 犹他大学地理系及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空间分布; 联动效应; 传导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引导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空间平滑核密度估算法、空间溢出系数、局域空间聚类指数、关联度滞后效应模型和因果检验模型,系统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上中下游地区联动机理。研究表明:1目前长江流域发育程度达到城市群界定标准的有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2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联;3在流域联动方向上呈现出自下游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成渝城市群的单向联动关系,且引致关联存在滞后效应。因此,有效畅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渠道、提高沿江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度,是缩小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空间分布差异,推动流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797 / 18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南京都市圈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演化研究 [J].
韩艳红 ;
陆玉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12) :1641-1648
[3]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J].
孙斌栋 ;
魏旭红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47-758
[4]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J].
文余源 .
改革, 2014, (06) :26-28
[5]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 [J].
陈建军 .
人民论坛, 2014, (15) :30-32
[6]   城市群的界定与识别研究 [J].
王丽 ;
邓羽 ;
牛文元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59-1070
[7]   沿江开发成就卓著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热烈祝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刊二十周年 [J].
虞孝感 ;
张维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7) :781-785
[8]   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分布演化及作用机制模拟研究 [J].
郭腾云 ;
董冠鹏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50-556
[9]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J].
尹来盛 ;
冯邦彦 .
经济地理, 2012, 32 (01) :63-70
[10]   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特征: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J].
曹广忠 ;
郜晓雯 ;
刘涛 .
人文地理, 2011, 26 (05) :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