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

被引:14
作者
程堂云
刘文秀
产焰坤
程福如
路曦结
易成新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2] 安徽省桐城市新渡农技站
[3] 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
[4] 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 安徽合肥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作物; 轮回选择; 育种应用; 棉花;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4.01.088
中图分类号
S333 [选种、选择育种];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笔者从作物轮回选择的主要作用 ,主要方法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及标记辅助轮回选择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成果及其存在问题 ,提出了运用轮回选择进行棉花群体改良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2+175 +1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棉花高品质纤维性状QTLs的分子标记筛选及其定位 [J].
袁有禄 ;
张天真 ;
郭旺珍 ;
沈新莲 ;
John Yu ;
RussellJ Kohel .
遗传学报, 2001, (12) :1151-1161
[2]   陆地棉衣分QTL的形态和RAPD分子标记筛选 [J].
易成新 ;
张天真 ;
郭旺珍 .
作物学报, 2001, (06) :781-786
[3]   江苏省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附视频 [J].
肖松华 ;
刘剑光 ;
狄佳春 ;
许乃银 ;
陈旭升 .
中国棉花, 2001, (07) :4-6
[4]   我国棉花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J].
翟学军 ;
张锡明 .
中国棉花, 1998, (04) :6-8
[5]   世纪之交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发展 [J].
王坤波 .
棉花学报, 1997, (06) :281-286
[6]   论棉花高产育种 [J].
崔世友,韩世杰 .
棉花学报, 1996, (06)
[7]   中美棉花品种第二轮联合试验结果剖析 [J].
傅小琼,赖鸣冈 .
中国棉花, 1995, (02) :17-18
[8]   小麦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J].
周发松 ;
段院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95-100
[9]  
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 农业出版社 , (美)哈洛威(Hallauer, 1989
[10]  
作物改良原理[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英)西蒙兹(N.W.Simmonds)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