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转化条件

被引:31
作者
姚婷婷
王正祥
机构
[1]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黑曲霉;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78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836 ; 090102 ;
摘要
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黑曲霉转化系统,研究了菌龄、酶系统、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对葡萄糖淀粉酶生产菌株黑曲霉CICIM F0410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 d的幼嫩菌丝体最适于制备原生质体;综合考虑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情况,作者选用1 mol/L山梨醇为最适渗透压稳定剂,1 g/dL蜗牛酶-1 g/dL纤维素酶-0.1 g/dL溶壁酶为最适裂解酶组合,30℃酶解2.5~3 h,最适合的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基为含0.6 mol/L MgSO4的TZ培养基。在PEG和CaCl2存在条件下,以潮霉素B为选择性标记,质粒pBC-Hygro转化原生质体,每微克DNA可获得4~5个转化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红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遗传转化系统 [J].
周礼红 ;
李国琴 ;
王正祥 ;
诸葛健 .
遗传, 2005, (03) :423-428
[2]   原生质体技术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J].
陈劲春 ;
尉渤 ;
周代福 .
工业微生物, 1997, (04) :37-39+46
[3]   黑曲霉AMS─11原生质体的制备 [J].
甘志波,赵学慧 .
湖北农业科学, 1994, (03) :32-34
[4]   α-麦角隐亭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J].
何惠霞 ;
朱平 ;
李焕娄 .
真菌学报, 1996, (03) :215-219
[5]   微小根毛霉致病株的原生质体形成条件 [J].
韩黎 ;
陈世平 ;
索继红 .
微生物学通报, 1998, (01) :27-29
[6]   新月弯孢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 [J].
王赓 ;
杜连祥 .
微生物学通报, 1999, (01) :21-23
[7]   以潮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稻瘟病菌原生质体转化 [J].
杨炜,黄大年,王金霞,邹勤 .
遗传学报, 1994, (04) :305-312
[8]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 methods for Aspergillus giganteus [J].
Meyer, V ;
Mueller, D ;
Strowig, T ;
Stahl, U .
CURRENT GENETICS, 2003, 43 (05) :371-377
[9]  
Cell wall structure and protoplast reversion in basidiomycetes[J] . C. García Mendoza.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 1992 (1)
[10]  
Cotransformation of Aspergillus nidulans : a tool for replacing fungal genes[J] . Karel Wernars,Theo Goosen,Bert M. J. Wennekes,Klaas Swart,Cees A. M. J. J. Hondel,Henk W. J. Broek.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