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及其10~30d低频环流特征

被引:22
作者
王黎娟 [1 ]
庞玥 [1 ,2 ]
于波 [3 ]
李业进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市气象台
[3] 安徽省气象局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持续性强降水; 1030 d振荡; 低频大气环流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发生前后低频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存在显著的10~30 d低频振荡特征。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时,江淮流域对流层高层受东海低频反气旋西北部的偏西气流控制,使得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加强了高层的辐散型流场;对流层中层,中高纬度地区存在"+、-、+"的低频位势高度中心,蒙古低频低压使得极地冷空气易于南侵;对流层低层,江淮流域受低频P-J波列西段的台湾岛低频反气旋影响,并伴随强烈的对流活动,此反气旋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的位置伸展;因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江淮流域表现为强烈的低频上升运动,同时低频水汽从孟加拉湾-南海一带输送到江淮流域,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低频环流条件。另外,在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前后,低层低频正涡度向北、向西传播,高层低频负涡度向南、向东传播,高低层斜压结构明显,共同作用于江淮流域,维持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51 / 8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2002年夏季东亚地区环流20-30d主振荡型延伸期预报研究
    杨秋明
    李熠
    宋娟
    黄世成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5) : 1045 - 1054
  • [2] 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黄青兰
    王黎娟
    李熠
    何金海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5) : 749 - 756
  • [3] 中国东南部5—8月持续性强降水和环流异常的准双周振荡
    曹鑫
    任雪娟
    杨修群
    房佳蓓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4) : 766 - 778
  • [4] 江淮梅雨期降水南北反位相分布与大气准双周振荡
    尹志聪
    王亚非
    袁东敏
    谢庄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4) : 517 - 526
  • [5] 提取准双周和准一月低频振荡的Lanczos滤波器及其应用
    姚菊香
    李丽平
    罗璇
    杨玮
    王盘兴
    [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2) : 221 - 228
  • [6] 江淮流域梅雨环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分析
    刘丹妮
    何金海
    姚永红
    祁莉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4) : 465 - 474
  • [7] Impacts of the MJO on Winter Rainfall and Circulation in China[J]. 贾小龙,陈丽娟,任福民,李崇银.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3)
  • [8] 2007年7月江淮流域降水过程云分辨尺度模拟研究——数值模拟及验证
    许凤雯
    许小峰
    刘文明
    崔晓鹏
    王志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6) : 773 - 780
  • [9] 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30~60天振荡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
    贾燕
    管兆勇
    [J]. 大气科学 , 2010, (04) : 691 - 702
  • [10] 我国南方洪涝暴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特点及成因
    王黎娟
    陈璇
    管兆勇
    何金海
    [J]. 大气科学, 2009, 33 (05) : 1047 -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