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降水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CO2通量和热量输送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张法伟 [1 ]
李英年 [1 ]
赵新全 [1 ]
古松 [1 ]
王勤学 [2 ]
杜明远 [3 ]
唐艳鸿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3]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降水过程; 高寒草甸; CO2通量; 热量传输;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339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503 ; 0909 ;
摘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热量输送和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降水过程对其影响较为复杂。利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和红外CO2/H2O分析仪,以及常规微气象要素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分析了2002年8月8—17日的一次降水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CO2通量和热量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使气温、地温和辐射等有所降低,大气湿度和CO2通量有所升高;气温、地温、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净辐射、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分别下降了23.3%、23.1%、61.9%、58.9%、61.7%、57.9%、268.3%、61.6%和71.0%,大气湿度和CO2通量分别升高了27.0%和38.6%;降水削弱了PAR对白天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的影响,而增加了地温对夜间呼吸的控制;降水强度对白天NEE几乎没有影响,但能降低夜间呼吸。
引用
收藏
页码:1685 / 16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respiration fluxes in four types of grassland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intensity[J] . Yunshe Dong,Yuchun Qi,Jiyuan Liu,Yuanbo Geng,Domroes Manfred,Xiaohong Yang,Lixin Liu. &nbsp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5 (6)
[12]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t exchange of CO 2 in 3 types of vegetation ecosystem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 Liang Zhao,Yingnian Li,Xinquan Zhao,Shixiao Xu,Yanhong Tang,Guirui Yu,Song Gu,Mingyuan Du,Qinxue Wang. &nbsp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5 (16)
[13]   降水强迫对戈壁局地气候系统水、热输送的影响 [J].
张强 ;
胡隐樵 ;
赵鸣 .
气象学报, 1997, (04) :109-115
[14]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J].
冯松 ;
汤懋苍 ;
王冬梅 .
科学通报, 1998, (06) :633-636
[15]   Energy balance closure at ChinaFLUX sites [J].
LI Zhengquan ;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05, (S1) :51-62
[16]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能量平衡特征 [J].
李英年 ;
赵亮 ;
古松 ;
杜明远 ;
于贵瑞 ;
唐艳鸿 ;
加藤知道 ;
王勤学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3, (04) :289-295
[17]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J].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李正泉,伏玉玲.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18]   太湖梅梁湾冬季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J].
李香华 ;
胡维平 ;
杨龙元 ;
张发兵 ;
胡志新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425-1429
[19]   积雪对藏北高寒草甸CO2和水汽通量的影响 [J].
赵亮 ;
徐世晓 ;
伏玉玲 ;
古松 ;
李英年 ;
王勤学 ;
杜明远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5, (03) :242-247
[20]  
Acclimation of ecosystem CO2 exchange in the Alaskan Arctic in response to decadal climate warming. Oechel,WC,Vourlitis,GL,Hastings,SJ,Zulueta,RC,Hinzman,L,Kane,D. Natur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