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古近纪—新近纪盆地的形成演化

被引:15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曹春潮
张军勇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石油物探局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4] 石油物探局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北京石油物探局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5] 河北涿州
[6] 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7] 北京
关键词
古近纪; 新近纪; 叠合盆地; 形成演化;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5.01.023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目的 对柴达木新生代盆地不同时期的构造格局和盆地演化进行解剖。方法 对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结合钻井及区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纪时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纪时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结论 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 [J].
付国民 ;
李永军 ;
石京平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4) :34-41
[2]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尚尔杰 .
现代地质, 2001, (04) :421-424
[3]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李永军 ;
付国民 ;
阎海卿 ;
冯备战 ;
仲新 ;
李注苍 ;
谢学奎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0, (03) :11-18
[4]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控油作用分析 [J].
戴俊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2) :121-124
[5]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J].
陈世悦 ;
徐凤银 ;
彭德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3) :175-179+253
[6]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张明利 ;
由福报 ;
张兵山 ;
骆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2) :36-39+11
[7]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J].
范连顺 ;
王明儒 .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1) :43-49
[8]   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J].
宋廷光 .
青海地质, 1997, (02) :6-13
[9]   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J].
翟光明 ;
徐凤银 .
石油学报, 1997, (02) :4-10
[10]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中段隐蔽油气藏预测 [J].
薛超 ;
齐才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2, (04)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