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量刑指南:德国量刑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15
作者
江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制裁体系; 量刑原则; 量刑轻缓; 量刑均衡;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5.04.017
中图分类号
D951.6 []; DD914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为了克服量刑偏差和量刑失衡问题,英美国家和我国都建立了量刑指南制度,但在德国却不存在与此类似的制度。德国的刑事制裁体系为法官预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主要体现在法定刑的范围比较宽泛,保安监禁的期限也不太确定。虽然《德国刑法典》规定了量刑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非常抽象。幅的理论试图将刑法典规定的量刑原则具体化,但仍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德国的量刑制度似乎潜藏着严苛和失衡的巨大风险。但是,最近40多年德国量刑实务表明,其并未陷入量刑严苛或量刑不均的泥沼,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量刑轻缓化和量刑均衡化。这种量刑轻缓化和均衡化的现象,主要得益于德国的历史传统和政治结构、司法与政治的适度分离、司法机关内部的量刑机制、上诉法院的量刑审查以及保安监禁的安全阀功能。德国的经验说明,即使在没有量刑指南的情况下,量刑轻缓与量刑均衡仍然是可以实现的。我国量刑规范化的实现,除了需要完善量刑指南和量刑程序以外,还应当像德国那样重视支撑量刑体系的制度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量刑失衡的克服:模式与选择 [J].
蔡曦蕾 .
中外法学, 2014, 26 (06) :1596-1625
[2]   论刑罚裁量的简洁化 量刑活动的经验性研究结论 [J].
赵书鸿 .
中外法学, 2014, 26 (06) :1626-1647
[3]   克服量刑失衡二元体系之构建——基于对我国量刑失衡现象的实证分析 [J].
蔡曦蕾 .
政治与法律, 2013, (11) :76-86
[5]   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与经验 [J].
熊秋红 .
法学家, 2011, (05) :37-53+176
[6]   犯罪控制的惩罚主义及其效果 [J].
樊文 .
法学研究, 2011, 33 (03) :112-137
[7]   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9, (01) :163-179
[8]   罚金刑的地位及配置范围之探讨 [J].
邓文莉 .
法学杂志, 2008, (05) :13-15+23
[9]  
议论刑法现代化[J]. 储槐植.中外法学. 2000 (05)
[10]  
刑事诉讼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卫东,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