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方方
[1
]
何仁伟
[2
,3
]
何砚
[1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
[3] 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乡村就业非农化;
耕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固定效应模型;
地域类型;
京津冀地区;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9.0015
中图分类号: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903 ;
摘要:
将京津冀地区147个典型区县划分为优化开发区(Ⅰ)、重点开发区(Ⅱ)、农产品主产区(Ⅲ)与生态保护区(Ⅳ)四大地域类型区,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及四大地域类型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探讨了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京津冀四大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由高至低依次为Ⅱ>Ⅰ>Ⅲ>Ⅳ,四大地域类型区不同时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其增速各异;2)回归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Ⅰ、Ⅱ、Ⅲ区耕地利用效率对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8 9、-0.003 8、0.002 4,Ⅳ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基于此,应采取培育农村新产业与新业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与农用地用途变更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路径等措施,构建不同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新模式,以提升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引导乡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理性回归。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