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灾害链生机制及其对汶川地震城镇重建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向灵芝 [1 ,2 ]
崔鹏 [1 ]
方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灾害链; 汶川8级地震; 城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汶川8级大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导致次生山地灾害极度发育,影响到震后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其相应的减灾对策。震后松散固体物质急剧增加、流域微地貌变化明显(沟道堵塞严重)、水文变化利于侵蚀和洪峰,使得灾害群发链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8月中旬灾区各地因强降雨而大规模爆发泥石流堵塞河道,洪水冲毁掩埋重建城镇,给地震重灾区造成巨大损失。从以汶川县映秀镇为例,在阐述灾害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震后灾害链的形成条件、成灾过程以及对城镇重建居民点的危害特点,进而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灾后城镇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初步研究[J]. 王春振,陈国阶,谭荣志,汶林科.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S1)
[2]   四川5·12地震灾害链探讨 [J].
唐晓春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4 (06) :1091-1095
[3]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J].
崔鹏 ;
韦方强 ;
陈晓清 ;
何思明 ;
游勇 ;
党超 ;
李占鲁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4) :317-323
[4]   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 [J].
崔鹏 ;
韦方强 ;
何思明 ;
游勇 ;
陈晓清 ;
李战鲁 ;
党超 ;
杨成林 .
山地学报, 2008, (03) :280-282
[5]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研究 [J].
李明 ;
唐红梅 ;
叶四桥 .
灾害学, 2008, (01) :1-5
[6]   地质灾害链 [J].
韩金良 ;
吴树仁 ;
汪华斌 .
地学前缘, 2007, (06) :11-23
[7]   自然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模式分析 [J].
刘文方 ;
肖盛燮 ;
隋严春 ;
周菊芳 ;
高海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2675-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