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受害人的请求权

被引:13
作者
王康
机构
[1] 上海政法学院民法方法与案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人类基因编辑; 人体试验; 损害赔偿; 请求权基础;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20.03.014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有受试者和基因编辑婴儿两类受害人。受试者可以依据《民法总则》第157条主张基于合同无效的损失赔偿请求权,但不可以《合同法》第42条主张缔约过失责任请求权。在本次试验能够纳入医疗之情形时,受试者也可以主张《侵权责任法》第55条、第57条的侵权责任请求权,否则只能以《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为请求权基础并结合《民法总则》第109条提出"不当出生"之诉。基因编辑婴儿可以《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为请求权基础,并结合《民法总则》第16条和第109条,对自己的"出生前损害"提出赔偿请求("不当生命"之诉)。以上请求权之间及两类受害人的赔偿范围可能发生竞合。在解释论上,对受损害的法益、"不当的基因操作"、健康风险损害及因果关系等的评价面临一定困难。在立法论上,应在民法上明确"人类基因权利图谱",并形成有关生物技术、人体试验的法律行为与损害救济的规范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5]   基因编辑婴儿的三大法律问题 [J].
刘立杰 .
方圆, 2018, (23) :54-57
[6]   人类基因编辑多维风险的法律规制 [J].
王康 .
求索, 2017, (11) :98-107
[7]   《民法总则》重要条文的理解与适用 [J].
梁慧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4) :51-65
[8]   不当生命之诉与人格利益保护 [J].
满洪杰 .
法学, 2017, (02) :28-42
[9]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评注 [J].
朱庆育 .
法学家, 2016, (03) :153-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