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纳米孔隙研究新进展

被引:48
作者
张盼盼 [1 ,2 ]
刘小平 [1 ,2 ]
王雅杰 [3 ]
孙雪娇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
关键词
页岩; 孔隙分类; 表征方法; 发育演化; 页岩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页岩油气勘探的兴起及近年来北美地区页岩油气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功,含气页岩储层的孔隙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页岩储层不同于常规储层,其以纳米孔隙为主,无法用常规储层孔隙研究方法进行表征和评价。对目前国内外含气页岩孔隙分类及孔隙表征方法进行了综述,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表征方法进行归类和总结,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定性表征方法主要是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宽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电子显微成像分析技术及Nano-CT技术等直观描述页岩孔隙的几何形态、连通性和充填情况等;定量表征方法是利用气体吸附法、压汞实验、小角散射及核磁共振等技术定量分析页岩孔径大小及分布、比表面积等。进一步探讨了含气页岩纳米孔隙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以及纳米孔隙对页岩气聚集的影响。展望未来,在页岩纳米孔隙结构表征技术方面,应不断提高实验精度和效率,定性与定量表征相结合,改进三维成像技术;在页岩纳米孔隙储层评价研究方面,纳米孔隙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纳米孔隙储层的储气及产气能力、陆相非均质页岩纳米孔隙的表征与评价是关注的重点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242 / 12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新技术及意义
    白斌
    朱如凯
    吴松涛
    崔景伟
    苏玲
    李婷婷
    [J].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3) : 78 - 86
  • [2] 致密储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曾溅辉
    杨智峰
    冯枭
    乔俊程
    张忠义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6) : 651 - 661
  • [3]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琚宜文
    卜红玲
    王国昌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4) : 492 - 506
  • [4] 页岩微孔结构及其对气体传质方式影响
    陈强
    康毅力
    游利军
    俞杨烽
    刘洪林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6) : 1298 - 1304
  • [5] 页岩气藏纳米孔隙气体渗流特征分析
    李智锋
    李治平
    苗丽丽
    付应坤
    王杨
    谢姗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5) : 1042 - 1047
  • [6]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朱如凯
    白斌
    崔景伟
    吴松涛
    崔京钢
    王拓
    牛露
    李婷婷
    [J]. 古地理学报, 2013, 15 (05) : 615 - 623
  • [7] 渝东南下寒武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及其储气性能
    韩双彪
    张金川
    杨超
    林腊梅
    朱亮亮
    陈永昌
    薛冰
    [J]. 煤炭学报, 2013, 38 (06) : 1038 - 1043
  • [8] 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杨峰
    宁正福
    孔德涛
    刘慧卿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3) : 450 - 455
  • [9] 泥页岩埋藏过程孔隙度演化与预测模型探讨
    郭秋麟
    陈晓明
    宋焕琪
    郑曼
    黄金亮
    陈宁生
    高日丽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3) : 439 - 449
  • [10]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成因
    黄志龙
    郭小波
    柳波
    张代生
    张建波
    齐永安
    王瑞
    [J]. 沉积学报, 2012, 30 (06) : 1115 -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