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19
作者
朱广荣 [1 ]
季成叶 [1 ]
冯博文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2] 吉林省公主岭市就业局职校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行为; 朋友; 回归分析; 青少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与其同伴危险行为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员作为同伴调查员,对吉林省某县15~24岁校外青少年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44份,有效问卷511份,合格率为93.95%。结果同伴中有危险行为的人较同伴中没有危险行为的人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P<0.05),同伴影响(Beta=0.44),母亲受教育水平(Beta=0.21),是否曾接受过避孕知识的教育(Beta=0.26),家庭经济条件(Beta=0.18)等4个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且都是危险因素。模型预测能力R2=0.572,可见在所有因素中同伴影响作用强度最大。结论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82 / 1083+1085 +108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贵州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调查研究 [J].
龙翠芳 .
西北人口, 2007, (06) :95-97+101
[2]   宁夏部分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策略的探讨 [J].
魏南方 ;
李方波 .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06) :461-462
[4]   同伴教育:促进健康性行为的有效教育途径 [J].
王佳权 .
中国性科学, 2006, (04) :10-12
[5]   不同特征未婚流动人口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状况 [J].
楼超华 ;
沈燕 ;
高尔生 ;
涂晓雯 .
生殖与避孕, 2005, (12) :738-744+769
[6]   同伴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中的运用 [J].
钟瑮 ;
张继昌 ;
包静梅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4, (04) :421-422
[7]   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 [J].
王作振 ;
闫宝华 ;
王克利 .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05) :46-47
[8]   青少年行为、情绪问题与生活事件典型相关分析 [J].
许碧云 ;
陈炳为 ;
倪宗瓒 ;
黄雪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 (04) :263-266
[9]   男性卖淫者与艾滋病 [J].
米国栋 ;
吴尊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4) :252-253
[10]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on HIV preventive behaviors of youth in Haiti [J].
Holschneider, SOM ;
Alexander, CS .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03, 33 (01)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