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解析

被引:15
作者
冯江菊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救助义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交通肇事后"逃逸"及其结果直接影响对本罪的量刑,对于其中"逃逸"含义的理解主要有逃避法律追究说与救助义务说之争。从"逃逸"的行为性质、致害的因果关系及刑法用语来看,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但对其具体认定,还需结合主客观要件进行具体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论与适用探究 [J].
林文清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 (04) :77-81
[2]   交通肇事罪中四种“逃逸”行为之认定 [J].
喻贵英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1) :66-70
[3]   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法理分析 [J].
楼伯坤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4) :27-30
[4]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 [J].
侯国云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 (02) :145-148
[5]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 [J].
侯国云 .
法学, 2002, (07) :43-48
[6]  
刑事法判解研究.[M].赵秉志;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7]  
刑事法实务疑难问题探索.[M].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8]  
刑事法判解.[M].陈兴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M].胡康生;李福成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著;.法律出版社.1997,
[10]  
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D].张自旭.西南政法大学.200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