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及其监控

被引:12
作者
兰述
徐红华
李铁晶
许岩
机构
[1] 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致病机理;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监控;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10.11.029
中图分类号
TS201.6 [食品安全与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文章详细论述了几种主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的治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并讨论了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变化以及监控。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简介 [J].
曹一鸥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 (05) :607-609
[2]   霍乱的流行现状和防制 [J].
林海江 ;
姜庆五 ;
王伟炳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7, (07) :361-362
[3]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J].
朱献忠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07) :1333-1335
[4]   我国食源性疾病现状及控制策略 [J].
胡汝源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03) :55-56
[5]   国外食品安全控制与食源性疾病监控策略研究现状 [J].
黄中夯 ;
李咏梅 ;
张立实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 (02) :116-119
[6]   生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特征研究 [J].
周丽萍 ;
巢国祥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03) :505-507
[7]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林升清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01) :1-2
[8]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分析、检测与预防控制 [J].
陈瑞英 ;
鲁建章 ;
苏意诚 ;
刘承初 .
食品科学, 2007, (01) :341-347
[9]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控制对策 [J].
王延勇 .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01) :59-61
[10]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J].
许文香 ;
陈翠萍 ;
曾明 .
卫生研究, 2006, (04) :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