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夏季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13
作者
张云惠 [1 ]
于碧馨 [1 ]
王智楷 [2 ]
贾丽红 [1 ]
机构
[1] 新疆气象台
[2] 四川省中江县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动力机制;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伊犁河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新疆伊犁河谷2016年6月16—17日和7月31日—8月1日先后发生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分别简称"0617"过程和"0801"过程),其日降水量均连续刷新历史记录,前者雨强大、时段分散,后者面雨量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与ECMWF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这两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了两次过程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的异同点,其主要结果如下。相同点:两次过程均发生在500 hPa两脊一槽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槽南伸至40°N附近、伊犁河谷低空偏西急流建立与维持以及地形影响下的风切变、风速辐合与强迫抬升等相互配合是极端暴雨形成的有利环境条件;伊犁河谷低空偏西急流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叠加使迎风坡维持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机制;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在咸海至巴尔喀什湖南部40°N附近中亚地区偏西路径携带的水汽,其次是中高层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不同点:"0617"过程,热力条件较好,局地对流强,强降水时间短,小时雨量大,暴雨区分散,灾害重,而"0801"过程,500 hPa中亚低槽前偏南气流、600 hPa风切变明显偏强,尤其是中低层青藏高原东侧-河西走廊-南疆盆地偏东急流的维持,使得动力及水汽辐合机制异常偏强,异常水汽接力输送及强的动力辐合是该过程面雨量突破极值的主要原因;暴雨区水汽收支分析表明,"0617"过程水汽输入主要来自西边界,其次是北边界,而"0801"过程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其次是西、东边界,且降水随西、东边界中层水汽输入增强而明显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与联系 [J].
孙继松 .
暴雨灾害, 2017, 36 (06) :498-506
[2]   西北气流下乌鲁木齐短时强降水中小尺度特征个例分析 [J].
杨莲梅 ;
李建刚 ;
刘晶 ;
刘雯 .
暴雨灾害, 2017, 36 (05) :389-396
[3]   南疆西部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J].
曾勇 ;
杨莲梅 .
暴雨灾害, 2017, 36 (05) :410-421
[4]   新疆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水汽特征 [J].
张俊兰 ;
李娜 ;
秦贺 ;
李建刚 ;
刘晶 ;
刘雯 ;
美丽巴奴 .
暴雨灾害, 2016, 35 (06) :537-545
[5]   南疆西部持续性暴雨环流背景及天气尺度的动力过程分析 [J].
张云惠 ;
李海燕 ;
蔺喜禄 ;
阿不力米提 ;
于碧馨 .
气象, 2015, 41 (07) :816-824
[6]   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 [J].
俞小鼎 .
暴雨灾害, 2013, 32 (03) :202-209
[7]   南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J].
张云惠 ;
陈春艳 ;
杨莲梅 ;
贾丽红 ;
杨霞 .
高原气象 , 2013, (01) :191-200
[8]   2007年7月新疆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J].
杨莲梅 ;
张云惠 ;
汤浩 .
高原气象 , 2012, (04) :963-973
[9]   天山北坡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陈春艳 ;
孔期 ;
李如琦 .
气象, 2012, 38 (01) :72-80
[10]   近30年新疆降水量及雨日的变化特征分析 [J].
杨霞 ;
赵逸舟 ;
王莹 ;
牟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8)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