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7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高建芹
陈新军
顾慧
傅寿仲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油菜; 芥酸含量; 遗传; 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脂肪酸组成中的芥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芥酸含量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27和-8.83,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35和1.69,加性效应显著大于显性效应;芥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92.54%96.72%。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利用W inQTLCart 2.0对种子芥酸含量进行QTL扫描,获得2个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 e37bA0226Ba267区间,效应值为-8.32,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为16.74%;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 e46区间,效应值为-9.12,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为31.32%。qER8和qER13两侧分子标记m11 e37b、A0226Ba267、A0301Bb398和m18 e46可用于芥酸含量的标记辅助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J].
张洁夫 ;
戚存扣 ;
浦惠明 ;
陈松 ;
陈锋 ;
高建芹 ;
陈新军 ;
顾慧 ;
傅寿仲 .
作物学报, 2007, (09) :1495-1501
[2]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与无花瓣性状QTL定位 [J].
张洁夫 ;
戚存扣 ;
栗根义 ;
浦惠明 ;
陈松 ;
陈新军 ;
高建芹 ;
陈锋 ;
顾慧 ;
傅寿仲 .
作物学报, 2007, (08) :1246-1254
[3]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芥酸含量的QTL分析(英文) [J].
刘雪平 ;
涂金星 ;
刘志文 ;
陈宝元 ;
傅廷栋 .
作物学报, 2005, (03) :275-282
[4]   工业专用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选育 [J].
傅寿仲 ;
张洁夫 ;
戚存扣 ;
浦惠明 ;
高建芹 ;
陈新军 .
作物学报, 2004, (05) :409-412
[5]   MapDraw,在Excel中绘制遗传连锁图的宏 [J].
刘仁虎 ;
孟金陵 .
遗传, 2003, (03) :317-321
[6]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J].
戚存扣 ;
盖钧镒 ;
章元明 .
遗传学报, 2001, (02) :182-187
[7]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 [J].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5) :521-523
[8]   甘蓝型油菜脂肪酸成分的基因作用形式和效应 [J].
刘定富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90, (03) :193-199
[9]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J].
周永明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87, (01) :1-10
[10]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 科学出版社 , 盖钧镒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