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卡交易损失的分配原理

被引:10
作者
王承堂
机构
[1] 扬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伪卡; 准占有; 共同过失; 严格责任;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8.05.010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向债权准占有人进行清偿较为常见的是存款之冒领。具有识别义务却未能识别伪卡的发卡行,在不具有免责事由的情况下对伪卡持有人的清偿不构成向债权准占有人的清偿。这意味着持卡人仍可主张存款合同上的履行请求权,发卡行则需承担伪卡交易的所有损失。我国的司法实务界与域外的立法例之所以选择能以共同过失为由进行抗辩的严格责任为归责原则的损失分配体制,是因为侵权责任法上的请求权基础才有过错的认定空间。然而,发卡行作为存款冒领事故中最节约的成本避免者,由其对伪卡交易损失承担严格责任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如此,请求权基础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伪卡交易损失分配的差异亦得以消弭。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3+195 +19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存款所有权归属的债法重述 [J].
陈承堂 .
法学, 2016, (06) :96-107
[2]   论信用卡合同中“视为本人”条款的法律效力 [J].
金印 .
东方法学, 2015, (02) :150-160
[3]   银行卡纠纷疑难问题研究 [J].
张雪楳 .
法律适用, 2015, (03) :52-62
[4]   格式条款内容规制的规范体系 [J].
解亘 .
法学研究, 2013, 35 (02) :102-118
[6]   私人密码在电子商务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J].
孟勤国 ;
刘生国 .
法学研究, 2001, (02) :104-110
[7]  
合同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5
[8]  
法律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沙维尔, 2012
[9]  
信用卡交易的民法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侯春雷, 2010
[10]  
法和经济学导论[M]. 法律出版社 , (美) 波林斯基,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