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宇 [1 ,2 ]
曹清心 [3 ]
张燕 [1 ]
赵仙先 [1 ]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
[2] 南京军区上海医疗保健中心
[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D O I
10.16571/j.cnki.1008-8199.2012.05.007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尚未找到一种能有效减轻IRI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可能在IRI过程中发挥着中枢作用,并且目前有关AMI患者经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浆中HMGB1浓度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文中初步探讨HMGB1是否参与AMI患者PCI中心肌IRI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1例AMI经急诊PCI治疗患者(AMI手术组)术前即刻、术后24h和48h血浆中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水平,并记录AMI手术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即刻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类型、术后24 h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其他基本临床数据。结果 AMI手术组患者在IRA开通即刻均观察到RA;术后24 h 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即刻及术后48 h(P<0.05),并且各时间点HMGB1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AMI手术组院内出现不良临床事件与无不良事件的患者相比较,各时间点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MGB1参与了AMI患者行PCI手术中IRI的过程;HMGB1水平对于AMI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HMGB1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分泌而参与梗死后心肌的修复过程,并可能通过此作用对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产生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99 / 5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刘宇 ;
曹清心 ;
赵仙先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 (01) :99-102
[2]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J].
吕磊 ;
江时森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 23 (12) :1309-1313
[3]   Exogenous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induces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after infarction via enhanced cardiac c-ki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J].
Limana, F ;
Germani, A ;
Zacheo, A ;
Kajstura, J ;
Di Carlo, A ;
Borsellino, G ;
Leoni, O ;
Palumbo, R ;
Battistini, L ;
Rastaldo, R ;
Müller, S ;
Pompilio, G ;
Anversa, P ;
Bianchi, ME ;
Capogrossi, MC .
CIRCULATION RESEARCH, 2005, 97 (08) :E73-E83